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中欧班列有关问题,未来我国将加快完善顶层设计,抓紧编制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提高中欧班列运行效率和效益。数据显示,自2011年3月首趟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目前中国已经有重庆、郑州、武汉、苏州等16个城市陆续开通了去往12个欧洲城市的集装箱班列,累计开行超过2000列。不久前,中国铁路还启用了中欧班列的统一品牌,其打造国际物流品牌的雄心可见一斑。中欧班列强势崛起,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当属国际航空货运。
中欧班列之所以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到国际航空货运市场主要是因为两者面向的是同类客户群和竞争市场,承运的货品种类高度重叠。中欧班列承运的货物品类主要有进出口家用电器、汽车配件、飞机零件、食品、服装百货以及跨界电商货物等,货物品类逐步向高附加值转移,IT产品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中欧班列基础货源,而这些恰恰是国际航空货运的传统承运品类。同样的客户市场狭路相逢,双方的竞争优劣势各是什么呢?
从速度与成本来看,航空货运以速度著称,有助于企业随行就市,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中欧班列的速度虽然略逊于航空。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多数企业的基本需求。以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为例,从成都开往波兰罗兹用时不到11天,这一时间大约是海运的三分之一,虽然不如空运快捷,但价格却更低廉。
除了周转周期短的优势外,航空货运还具有安全准确性高、货损货差少等优点,适于高新技术产品等高价值货品的运输。但同时飞行安全容易受恶劣气候影响,而中欧班列在应对天气影响方面显然会从容很多。
那么,面对挑战,国际航空货运又该如何有效应对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合”,即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国务院办公厅7月26日印发的《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针对民航业明确提出了“鼓励航空货运等领域央企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专业化平台”和“稳妥推进航空服务等领域企业重组”。笔者认为,全行业应尽快落实,深化改革,整合资源,以合力应对中欧班列的强力竞争。
二是“和”,即争取支持、协调一致。全行业在统筹整合、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要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交通、海关、质检等部门的支持,强化机场周边配套服务支撑能力、提升空港通关便利化程度;要寻求主要航空货运枢纽城市政府在规划、资金等方面的有力保障、全面支持和积极配合。
三是“核”,即科学考量,精准高效。要在保障运输安全的前提下,统筹优化运输组织和集疏运系统,不断提高国际航空货运的运行效率和效益。要借助互联网+推进空运企业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供需对接,增强服务营销能力,着力打造干支结合、精准高效的国际航空货运服务平台。